治理面  >
責任金融
 
 
責任金融
 
●○ 責任金融
 
 
近年極端氣候事件頻傳,持續威脅人類生存環境,2022年第27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COP 27)聚焦於應對氣候危機、提升氣候適應力與韌性及補償氣候損失與損害,一再凸顯金融業低碳轉型的重要性。本集團持續以實際行動支持 COP 27 三大焦點,以「永續賦能 幸福共享」方針為本,依循「第一金控永續發展政策」訂定永續授信、永續投資及永續保險政策,將ESG盡職調查程序涵蓋所有投資、融資、諮詢及保險等業務,持續精進ESG因子審查機制,除檢視投融資企業是否違反產品永續、人權、環境保護及社會重大爭議等篩選標準外,更將涉煤及非典型油氣產業加入檢核項目,並與五大金融同業成立永續金融先行者聯盟,強化與投融資企業之議合機制,倘投融資企業有重大違規情節且於議合後未提出改善計畫,將逐步減降投融資部位,積極引導客戶重視永續議題,期能攜手達成2050淨零碳排目標。

信守永續承諾,於本集團上架商品之境內及境外基金公司均100%分別簽署「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守則」遵循聲明及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PRI)」,上架商品之保險公司亦100%編製「永續報告書」或出具「永續發展承諾書」,以保障客戶與受益人權益。
 
 
 
 
法人金融 / 投資業務
 
赤道原則
為加速與國際接軌暨落實永續金融發展政策,引導企業重視環境保護及社會責任,第一銀行於2020年12月21日正式簽署加入赤道原則協會,成為國內公股行庫首家、全球第114家會員銀行,並於2021年1月6日函布訂定「授信案件適用赤道原則作業要點」。依循赤道原則,第一銀行受理所有企業戶融資前,皆須依案件金額及用途判斷赤道原則適用性,針對適用案件由業務、徵審、貸後管理等單位成立專責之「環境社會風險專案小組」負責風險分級,並依據獨立且符合特定資格之第三方機構出具之「環境社會風險評估報告」、「環境社會風險監測報告」,進行信用風險審查及貸後監測,以確認承作案件符合赤道原則規範,適度降低潛在授信風險,運用金融業之影響力支持環境及社會永續發展。
 
 
2019~2022年符合赤道原則審查要求之專案融資及用於專案之一般貸款案件共計22件;自2020年12月正式簽署赤道原則成為會員銀行後,2021-2022年共計核准9件適用赤道原則授信案件,案件所在地均在台灣,產業以電力供應業為大宗,包含太陽能、再生能源、燃氣、離岸風電等類型。
 
●○ 2019-2022年赤道原則適用案件數量
 
 
 
 
●○ 2021-2022年赤道原則案件類型
 
 
單位:件
 
 
 
 
赤道原則案例:
電力供應業/屋頂型(室內養殖型)漁電共生太陽能聯貸案件 第三方機構:艾奕康工程顧問
第一銀行2022年共同主辦屋頂型(室內養殖型)漁電共生太陽能聯貸案件,案場位於嘉義縣義竹鄉及布袋鎮,裝置容量約130MW,案場土地現多為魚塭及廢棄魚塭,非屬生態敏感區域,亦非為文化財產/遺產保護區及原住民保留區,並已於2020年5月取得環保署同意免辦理環評,惟為遵循赤道原則之獨立審查機制及進行銀行融資面ESG議合,本案已取得獨立第三方機構出具之「環境與社會盡職調查報告」,評估本案屬B級專案(即專案對環境與社會可能造成不利之程度有限或較少,通常因地點而異、大多可立即透過減緩措施解決)。

本案聯貸合約中規定借戶及太陽能電廠之興建或營運皆遵守應適用之環境和社會法令要求並維持所有相關許可,另應隨時符合並遵守赤道原則的各項規範及要求,包括但不限於每年提供獨立第三方機構出具之赤道原則監測報告予額度管理銀行,以供額度管理銀行查核借戶是否於授信期間內為發展本專案所需完成之改善項目或行動計畫。此外,借戶應於知悉有與本案太陽能電廠相關之環境和社會請求、環境汙染、重大工安事件或顯著社會抱怨或抗議後三日內將相關詳細內容提供予額度管理銀行,並應將後續之調查結果作成相關報告及補正計畫(如適用)提供予額度管理銀行。
 
盡職授信
第一銀行落實責任金融,將企業授信戶是否善盡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誠信經營納入融資評估之重點,持續於風險管理相關會議向授信審查人員宣導ESG審查機制,授信額度申請評估審查、額度撥貸前之承諾及貸放後管理三階段如下:
 
 
於業務往來時切實執行客戶盡職調查(Client Due Diligence, CDD)及Know Your Customer(KYC)流程,透過「ESG風險因子檢核表」,分別檢視授信戶之ESG各面向風險,並進行評分及分級,以納入授信風險評估之參酌。若客戶曾發生污染環境、侵害人權/勞工權益、公司內控負面議題及其他ESG爭議情事時,即與客戶進行溝通議合,並於額度申請時敘明改善處理情形或改善計畫,額度審查單位則依據危害之嚴重性評估刪減額度或增加限制性條件,倘所涉及之ESG風險因子無法排除或改善,則拒絕貸放,以善盡金融業之社會責任。

為加強管理特定產業風險,增訂禁止承作菸草製造業與涉及情色、非法軍火等高爭議性產業*1,而潛在爭議性產業(如酒及博弈等)及環境敏感性產業(包含涉及生物多樣性、氣候變遷、能源使用、森林及水議題之產業,如採礦業、林業、農業、汽油及天然氣)於授信申請時應審慎評估;針對高污染(碳排)產業*2訂定2022年授信限額比重不得超過全行總授信額度14%之限額,並規劃逐年減降,至2026年不超過13%之中長期目標;另為響應我國政府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自2023年起建立融資業務脫碳機制,承諾不再新增承作煤炭開採之企業融資、燃煤電廠之專案融資及非典型油氣營收占比逾一定比重之企業融資案件,逐步減少對涉煤產業融資,持續深化第一銀行促進淨零轉型之金融影響力。
 
*: 1:2023年3月13日起適用。
*: 2:2023年3月13日起將高污染(耗能)產業更名為高污染(碳排)產業,並調整產業定義為電力供應業、鋼鐵及煉鋁煉銅、石化(含人造纖維)、水泥、造紙、農牧、水上及航空運輸、印染整理、皮革、金屬加工處理、印刷電路板及電池製造業等。
 
 
截至2022年12月底,辦理企業授信案件審查均100%將ESG相關議題納入授信決策過程,其中係因ESG風險因素而致「有條件通過」(如:減貸或提高利率等)或「未核准」之案件共11件,分項情形如下:
 
 單位:件/新臺幣佰萬元
 
*:2022年調整涉及ESG風險因素係上述有條件通過/未核准案件之主要原因。
 
 
上述經審核人員認定屬ESG風險因素而致有條件通過或未核准案件,金額前三大授信戶名單如下:
 
 單位:新臺幣佰萬元
 
 
為引導授信戶落實永續發展,第一銀行國內外分行、一銀租賃、一銀租賃(成都)及第一金AMC均積極敦促客戶重視永續發展,並徵取授信戶出具之永續發展承諾書,海外分行亦促客戶配合當地環保及人權等法令,2023年起針對國內高汙染(碳排)授信戶更將「致力於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並持續控管營運環境各項指標,以期落實永續發展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之目標」納入承諾書(議合版),與授信戶一同響應國家政策。2022年第一銀行成功徵取授信戶出具永續發展承諾書之覆蓋率約99.9%。
 
●○ 歷年國內外授信戶永續發展承諾書簽署情形單位:戶
*:加計第一金AMC徵取之永續發展承諾書。
 
為強化貸放後管理,善盡金融機構對環境保護及社會永續之責任,第一銀行就授信戶因違反環保法令致遭政府環保機構裁罰而通報預警案件,了解其營運有無違反ESG原則,並對借戶提出建議改善措施,2022年符合「經政府環保機構裁罰違反環保法令者」預警徵兆之案件共計1件,並持續追蹤借戶取得環保主管機關之廢棄物處理許可證。另倘授信戶之貸款符合綠色融資用途,則強化覆審作業貸放後資金實際使用之查核,如發現有環保汙染違反ESG原則等情事,應於覆審意見敘明,以作為未來授信額度審核之參考,2022年經覆審人員辦理覆審,無相關情事發生。
 
責任投資
第一金融集團針對責任投資設立標準評估流程,落實盡職治理守則及遵循相關法規,善盡資產管理人之忠實義務以謀取受益人與股東之最大利益。
 
 
自2015年起即由第一金投顧每二週檢視並修訂「違反永續發展之不可投資名單」,依據產品永續、治理、社會、環境等面向檢視投資標的,將違反永續發展宗旨之企業列為不可投資名單,並於2016年第四季參考「國際人權公約」內容及精神,著重「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第6、7、8條增訂人權保護為社會面向之篩選準則,2020~2022年不可投資名單排除個股檔數分別為10、15及13家公司,提供金控、銀行、證券、投信、人壽及創投6家公司參考;2022年第一金投信6檔國內基金(小型、創新趨勢、電子、核心戰略、店頭與中概平衡)投資股票池中沒有「違反永續發展之不可投資名單」之個股,且國內股票型基金股票池中有73.89%公司編制申報其永續報告書。配合集團建立投融資脫碳機制,銀行、證券、投信及人壽子公司亦承諾2023年起不再新增投資煤炭及非典型油氣營收占比逾一定比重*之企業。
 
*:考量各子公司業務性質,營收占比之訂定有所差異。
 
 
為善盡資產擁有人或管理人責任並增進本集團及資金提供者之長期價值,銀行、證券、投信及人壽子公司均完成簽署「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守則」遵循聲明,並於公司網站揭露盡職治理履行情形,2022年第一銀行及第一金證券皆名列證交所公布「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資訊揭露較佳名單」;藉由自建之ESG評估檢核表或外部第三方ESG評核結果將ESG風險因子納入長期投資決策流程,經評定屬ESG高風險或分數過低原則不予投資,並定期檢視控管,且持續與被投資公司進行ESG議合,藉由E-mail、電話訪談、發放問卷或實體訪廠、參加股東會投票,關注被投資公司ESG相關機會及風險,股東會投票秉持永續精神,倘被投資公司議案對環境及社會有負面影響者,以反對為原則,另倘被投資公司因違反ESG相關法規受裁罰而未有效改善者,將逐步減降或處分對該公司之投資。2022年出席被投資公司股東會及與被投資公司進行ESG議合之情形如下:
 
 
 
 
零售銀行/個金業務
 
CDD / KYC審查流程
為提升授信資產品質及韌性,我們將ESG風險因子納入中小企業(含獨資及合夥)及個人金融之零售銀行業務審查流程,客戶須100%通過財務評估及ESG風險審查程序,確保在財務上具有可持續性,並有承受不可預見的風險事件之韌性。
 
 
新開戶或客戶新增業務往來項目時落實客戶盡職調查(CDD)及Know Your Customer(KYC),包含切實執行個人戶及中小企業負責人之洗錢防制(AML)及打擊資恐(CFT)警示名單查詢,並對高風險客戶加強盡職調查(Enhanced Due Diligence, EDD),另將客戶是否曾有涉及ESG風險納入調查項目,若鑑別ESG相關風險過高,則拒絕交易或婉拒往來,以降低提供之商品與服務對社會環境造成不利之影響;且中小企業金融業務比照一般法人金融業務納入對高汙染(碳排)產業之限額控管、爭議性及環境敏感性產業之承作限制,評估其對環境及社會永續之影響。

為將擔保品價值減損之風險納入鑑價考量,須逐案至「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網站查詢「地質敏感區」及「土壤液化潛勢區」資訊,同時揭露於鑑價報告中,供審核人員綜合考量擔保品之氣候變遷風險,倘不動產擔保品為丙種建地之建築物*,且屬新案或增貸案件,需由第一銀行總行鑑價管理部、區域中心或自行鑑價單位獨立鑑估。
 
*:即建物謄本座落地號之使用地類別為丙種建築用地(係供森林區、山坡保育區、風景區及山坡地範圍內之農業區建築使用者)。
 
●○ 2022年零售銀行授信業務ESG審查結果
 
另為進一步了解在不同之「代表濃度途徑」(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 RCPs)的氣候情境下,未來可能的全球或區域溫度、雨量或海平面上升等變遷趨勢,推估房貸授信因氣候異常引發自然災害(淹水、山崩、土石流等)可能發生之損失,第一銀行選定SSP1-1.9及SSP5-8.5,並依據研究文獻對各區淹水及坡地災害之房價影響報告藉由模型模擬帶入衝擊評估相關參數,分析擔保品價值減損金額變化,加強控管擔保品座落區域之曝險程度,強化債權保障。
 
●○ 淹水
 
 
2030s SSP1-1.9 價值減損最高的5個鄉鎮市區
 
 
2030s SSP5-8.5 價值減損最高的5個鄉鎮市區
 
 單位:新臺幣佰萬元
 
*:減損金額高係因受氣候危害較大或放款餘額較高。
 
 
 
●○ 坡地災害
 
 
2030s SSP1-1.9 價值減損最高的5個鄉鎮市區
 
 
2030s SSP5-8.5 價值減損最高的5個鄉鎮市區
 
 單位:新臺幣佰萬元
 
*:減損金額高係因受氣候危害較大或放款餘額較高。
 
零售銀行授信審查與ESG議合
為強化與零售銀行客戶溝通及辨識ESG相關風險與機會,第一銀行與客戶往來前透過面對面對談、講座、動/靜態文宣及社群互動等方式不定期與客戶互動並傳達ESG資訊,且攜手轉投資關係企業東亞建築經理公司及政府單位提供客戶ESG相關諮詢服務,全面提升客戶ESG意識;建立業務往來時則藉由融合ESG風險因子之審核機制辨識潛在ESG風險及機會,更積極與客戶溝通,邀請客戶使用永續金融商品與服務,包含綠色產業/企業貸款、綠色消費性貸款、綠色信用卡及相關諮詢服務等,使客戶可透過每一次的金融行為實際參與ESG行動;確實建立業務往來後,則持續監控客戶是否違反ESG情事,並採取矯正措施,降低商品與服務對環境及社會之負面衝擊。
 
●○ 2022年邀請客戶互動或參與ESG議合之比例
 
 
*: 1:精選2022年15檔符合歐盟永續金融揭露規範(SFDR)之ESG基金。
*: 2:2022 年房貸、信貸、信用卡貸放之顧客數。
 
 
此外,我們也藉由綠色信用卡舉辦「第一永續,減碳有你」行銷活動,邀請客戶響應9大減碳承諾,且持續鼓勵客戶搭乘指定大眾運輸,以落實環保愛地球行動。綠色消費戶數及金額分別為39萬戶及9.1億元
 
 
 
 
 
商品審查 - 將ESG風險與機會納入上架評核項目
為避免提供之金融商品與服務造成環境及社會之負面衝擊,銀行、證券、投信及人壽子公司將ESG因子納入理財商品上架之遴選標準,透過嚴謹的商品審查,兼顧風險控管與社會、環境的永續發展,為客戶與投資人追求可持續性的長期報酬。為充分了解商品適合度(know your product, KYP),第一銀行上架之理財商品須以評分表檢視ESG相關評核項目是否涉及重大負面ESG議題(如空氣汙染、水汙染、違反人權與勞工權利、公司內控與員工操守不佳等),且配合主管機關修訂ESG基金認定標準,上架ESG基金須通過金管會審查,並列入集保基金資訊觀測站ESG基金專區,以避免上架商品有漂綠行為;於提案單位初評通過後,將相關資料彙送「理財商品審議會」複審,審查項目至少包括投資標的及ESG管理方針、操作策略、風險報酬與過去績效、相關費用合理性、適合之客戶類型等,並依商品特性訂定商品風險等級分類,經出席評審成員2/3以上同意者,方可上架銷售,2022年商品上架審查共計208檔,下架審查共計8檔,上架商品經ESG審查的比例為100%。為確保所銷售商品與客戶風險承受度之等級相當,保障客戶與投資人之權益,銷售過程亦遵循洗錢防制及打擊資恐相關規範,並評估商品風險與客戶風險適合度(know your customer, KYC)。